国金证券发表报告表示,今年开年至今,港股领跑全球,中国AI热度助力科技资产价值重估。在2024年一扫过往多年的「阴霾」後,2025年开年至今港股市场的「强势」」更进一步,主要权益市场比较来看,恒生科技指数今年以来累升23.7%、恒生指数今年以来累升12.8%的表现领跑全球,尤其在DeepSeek的惊艳发布引发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的叙事下,恒生科技指数的涨幅显着领先。结构上,商贸零售(+45.2%)/电子(+28.3%)/计算机(+27.4%)/汽车(+18.8%)/传媒(+13.7%)等AI相关行业领涨;煤炭(-7.3%)/电力及公用事业(-6.7%)/交通运输(-3.0%)等红利类资产表现则显着落後。
该行指,开年至今,「DeepSeek推动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的叙事备受关注,港股领跑全球权益市场,背後本质驱动力缘於两点,一则港股「AI含量」高(恒生指数/恒生综合指数的「AI含量」(定义为AI概念股占指数的权重)分别为34.9%及29.6%,远高於内地市场代表性指数中证800/沪深300/创业板指的4.0%、4.5%及5.3%),且AI相关的科技类资产较A股更具「辨识度」;二则港股分母端流动性和风险溢价事实上也出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国内M1显着回升後的资金「外溢」推动南向大幅流入香港市场,叠加港股更强的「动量效应」本身,又形成了增量资金的正反馈;同时,「海外压力」亦阶段性缓和,推动了外资小幅回流;此外,空头平仓亦贡献了港股上涨动力。资金流向的结构上看,科技类资产受到了内外资的一致青睐,尤其前者流入幅度更显着。
相关内容《大行》大和大幅上调小米(01810.HK)目标价至50元 多重催化剂提升估值
短期维度内,该行判断港股「躁动行情」将延续,以情绪扩张(有透支但并未极端)和增量流动性为主导;中期估值扩张空间有限,盈利修复的验证是关键。基於该行的双周期框架,今年下半年港股或迈入「牛市」,先决条件有二:一是分子端对内地基本面修复更加敏感;二是分母端更加受益於外资重新回流人民币资产。节奏上,短期躁动行情继续演绎後,提示未来市场波动放大的潜在触发因素:国内基本面退坡(PMI、M1等)、海外分母端扰动重新升温。
从「沽空比例」等情绪指标来看,虽然港股的卖空成交占比在最近的一个多月中出现了显着回落,并处於2021年初以来的约14.3%分位,表明投资者的分歧在减少且情绪确实出现了一定的透支,但相比去年10月、乃至2021年初情绪高点时不到10%的卖空成交占比,最新13%左右的比例仍有一定下行空间。
该行指短期判断港股「强势行情」将延续,但要留意:一是3月国内拟公布三组数据:2月PMI订单指数;2月PMI生产指数;以及国内M1。倘若上述数据继续走弱,叠加港股市场情绪透支过大,预计强势行情亦将迎来终结。二是海外风险:包括美债利率再次上行风险(如「滞胀」);特朗普的政策不确定性推升ERP;美国经济「硬着陆」,冲击全球经济基本面及情绪。
相关内容《蓝筹》阿里(09988.HK):AI产品收入连续六季录三位数增幅
中期而言,估值贡献占比进一步提升空间或有限,盈利修复验证是关键。全球横向比较而言,港股市场2024年总回报中65%左右源自估值贡献,远高於其他主要权益市场,美股以标普500指数为例,这一比重大约40%,欧洲和日本市场更低。
配置思路上,拥抱「AI」,重视「资讯科技(传媒、计算机)+可选消费(商贸零售、消费者服务、纺织服装、汽车)」,「AI产业浪潮」的叙事之外,相关科技类资产自身的「估值与盈利前景之间的匹配度」所蕴含的配置价值已经足够不错。AI细分赛道推荐:互联网龙头为代表的云基础设施、「AI+」的垂直领域应用(无人驾驶、AI+教育、AI+医疗、AI+金融等)、AI端侧(消费电子类,包括AI眼镜、AI手机、AI PC等)、数据中心(AIDC)、算力基础设施相关硬件。(wl/u)
AASTOCKS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