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發表報告表示,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府正討論限制中國藥品,並草擬一份行政命令(EO),旨在通過多項措施限制中國原創新藥進入美國市場,包括:1)加強對美國藥企從中國引進藥物的審查,要求須經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強制審查」,而目前並無此要求;2)提高對中國臨床數據的監管門檻,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將進行更嚴格審查,並徵收更高監管費用。但根據媒體報道,白宮發言人在周一聲明中表示,政府「目前並未積極考慮」該草擬行政命令。雖然該行對任何行政命令或提案的最終結果沒有立場,亦無法預測其潛在下步行動、實施方式及途徑(尤其文章提到美國大型藥企正在積極游說反對該行政命令),但該行認為這將為中國生物科技/醫藥板塊帶來「標題風險」(headline risk),並加劇股價波動,需繼續密切關注特朗普政府未來數月的醫藥政策動向。
儘管如此,正如該行在7月初的主題報告《解鎖中國創新的結構性上行空間》中所強調,中國生物科技資產對外授權(out-licensing)的上升趨勢,既受中國獨特優勢驅動(早期管線擴張、快速/低成本完成概念驗證、積累新興治療領域的迭代創新研發經驗),也受國際藥企需求推動。該行認為,美國藥企是中國生物科技對外授權的最大受益者(過去三年超過40%的交易),以較低成本獲得優質管線藥物的全球或海外權益。
相關內容《大行》野村升恒瑞醫藥(01276.HK)目標價至94.54元 維持「買入」評級
高盛就潛在影響進行評估,若美最嚴格的行政命令落地,認為將減緩中美授權交易速度,並提高與美國合作夥伴達成交易的門檻,中國藥企可能轉向歐洲、日本等其他市場。根據該行對2023年以來中國對外授權BD交易的統計,美國合作夥伴佔交易總額/宗數的52%及43%,歐盟(包括英國)緊隨其後,日本藥企佔比在中個位數。因此,若政策以最嚴格方式實施,中國生物科技/醫藥企業的潛在買家可能減少近半。
此前該行曾指出全球創新藥管線的結構性變化,截至2025年中,中國佔全球臨床管線約三分之一,2025年上半年進入人體試驗的新藥候選物中約一半來自中國。若按目前草擬的行政命令執行,美國藥企可獲得的創新藥(尤其是可能定義下一代治療範式的新興領域,如ADC、雙特異性抗體等)將顯著受限。若美國合作夥伴需經過嚴格的CFIUS審查及批准流程,臨床數據差異化的門檻將進一步提高。
中國企業潛在短期股價風險:三類企業分析。該行早前引入新的「授權成功率」框架,以反映中國生物科技資產通過全球合作實現的海外商業價值。對比當前市值與中國/海外業務估值分部,海外價值佔比較高的公司可分為以下三類:第一類是已具備全球佈局的企業(如百濟神州(6160.HK)(ONC.US) 、傳奇生物(LEGN.US) ):預計影響有限,因這類公司已在美國等市場建立穩固根基,市場對其新增交易預期較低。
相關內容《大行》中金升三生製藥(01530.HK)目標價至36.5元 上調淨利潤預測
第二類是已有強勁全球合作夥伴的企業(如科倫博泰生物-B(06990.HK) -9.300 (-1.858%) 沽空 $1.13億; 比率 11.437% 、三生製藥(01530.HK) -0.940 (-2.857%) 沽空 $3.73億; 比率 12.334% 、翰森製藥(03692.HK) -3.380 (-8.761%) 沽空 $2.16億; 比率 12.446% 、恒瑞醫藥(01276.HK) -2.600 (-3.034%) 沽空 $1.21億; 比率 11.686% ):由於行政命令主要針對新授權交易,已達成授權(尤其仍在進行全球臨床試驗,如默沙東(MRK.US) 的14項全球三期臨床的sac-TMT)的資產影響較小。部分港交所上市生物科技公司亦屬此類,如康方生物(09926.HK) -5.800 (-4.345%) 沽空 $2.40億; 比率 4.762% (合作夥伴為Summit Therapeutics(SMMT.US) ),映恩生物-B (09606.HK) +73.000 (+16.859%) 沽空 $1.92億; 比率 19.604% (合作夥伴為BioNTech(BNTX.US) 等)。
第三類是對外授權預期高但尚未落地的企業:可細分為兩類——計劃推進全球臨床的企業(如信達生物(01801.HK) -2.500 (-2.510%) 沽空 $5.33億; 比率 11.043% 、再鼎醫藥(09688.HK) -0.360 (-1.463%) 沽空 $3.51億; 比率 36.364% 、石藥集團(01093.HK) -0.820 (-7.495%) 沽空 $8.87億; 比率 19.189% ):這類公司有機會通過全球臨床產生差異化數據,提升管線臨床價值,對全球合作夥伴仍具吸引力;無意或無法開展全球臨床的企業(如歌禮製藥-B(01672.HK) -2.790 (-19.662%) 沽空 $4.12千萬; 比率 12.178% 、德琪醫藥-B(06996.HK) -0.390 (-5.045%) 、基石藥業-B(02616.HK) -0.930 (-7.881%) 沽空 $3.88千萬; 比率 5.235% 等):這類企業可能相對被動,但或會考慮在政策生效前加快交易完成。
該行旨在為投資者提供框架,以評估政策風險對相關公司短期股價敏感度的潛在影響,但長期估值核心仍取決於:1)數據質量與管線臨床差異化價值;2)公司執行力;3)財務狀況(現金儲備、資產負債表、收支平衡狀態)。(wl/da)(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25-09-11 16:25。)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
相關內容《大行》瑞銀亞太區重點推薦股票名單(表)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