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聯行今天發佈的《香港住宅銷售市場綜述》指出,樓市自2021年踏入下行周期後,發展商因應市場需求變化而調整發展策略,並已漸成兩大發展趨勢。在經濟及樓市存在不明朗的因素下,較有銷售保證的甲類住宅(實用面積約431平方呎或以下)於十年間急增,去年已佔私人住宅落成量約44.5%,今年將進一步增加;同時,內地及本港中小型發展商過去兩年減少吸納土地儲備,導致今明兩年的60%私人住宅落成量將來自新地(00016.HK) -0.200 (-0.261%) 沽空 $9.10千萬; 比率 39.103% 、長實集團(01113.HK) 0.000 (0.000%) 沽空 $3.55千萬; 比率 32.934% 及恒地(00012.HK) -0.050 (-0.220%) 沽空 $3.36千萬; 比率 33.934% 三大發展商,較2023至2024年不足40%的比例顯著提升。
仲量聯行研究部資深董事鍾楚如指出,現時新盤貨尾仍不乏其他發展商所發展的新盤項目,待貨尾逐步消化後,主要供應量來自三大發展商的形勢將更明顯,中期而言,將有助發展商調節推盤節奏,令主要住宅發展區的新盤競爭減弱,減低爆發價格戰的機會。由於樓市前景仍然未明,預期發展商對吸納地皮仍會較審慎,大型發展商土地儲備較充裕,相信新盤落成量主要來自大型發展商的情況未來數年將會持續。(su/da)(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25-05-08 16:25。)
相關內容《大行》滙豐研究對本港地產股投資評級及目標價(表)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