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搜看股票

報價
返回 放大 + 縮小 - | |
李嘉誠透過視象 賀基金會與淡馬錫1200萬坡元為星引進碎化腫瘤試驗
推薦 12 利好 35 利淡 9 滙港資訊
|
|
![]() |
|
<匯港通訊> 長和(00001)因出售港口交易而成市場焦點,據李嘉誠基金會(LKSF)提供資料,基金會和淡馬錫信託(TT)正購置並捐贈兩套組織碎化系統予新加坡國家癌症中心(NCCS)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研究所(NCIS),以進行肝臟、腎臟和胰臟癌症創新超聲波療法的臨床試驗研究。 來自李嘉誠基金會和淡馬錫信託的資金,將通過由淡馬錫信託基金顧問(TTFA)管理的捐贈者建議基金發放,該基金將催化其他捐贈者提供額外資金以支持癌症研究。 基金會提供資料亦顯示,李嘉誠更透過視像向淡馬錫信託基金會主席何晶發表祝賀短片,而李嘉誠基金會董事周凱旋,亦有出席。 李嘉誠基金會(LKSF)和淡馬錫信託(TT),已承諾投入1200萬新加坡元,為新加坡引進創新的非侵入性超聲波組織碎化腫瘤臨床試驗。 新加坡國家癌症中心(NCCS)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研究所(NCIS),將分別獲得一套組織碎化系統 – 這是東南亞地區首次擁有此類系統。李嘉誠基金會和淡馬錫信託的資金還將支持在新加坡為肝臟、腎臟和胰臟癌患者進行的臨床試驗,促進區域癌症研究和創新。 淡馬錫信託基金顧問主管Dickson Lim表示:「我們很高興看到李嘉誠基金會和淡馬錫信託共同促成這項重要倡議,在東南亞研究這種創新的非侵入性超聲波癌症療法。我們很榮幸能與新加坡國家癌症中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研究所合作,支持針對重要癌症的臨床研究和試驗,使用這種創新療法。隨著時間推移,我們旨在吸引來自其他捐贈者的額外慈善資金,以持續支持下一階段的癌症研究。」 在整個亞洲,肝臟、腎臟和胰臟癌發病率正在上升,其中東南亞地區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改變和環境暴露等因素加劇了區域癌症負擔。在新加坡,肝癌是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常見原因,而肝癌和胰臟癌亦位列癌症死亡率前十大之一。這些癌症通常在後期才顯現症狀,較難於早期發現和有效治療。 由美國醫療公司HistoSonics開發的HistoSonics組織碎化系統能產生微氣泡,這些氣泡會快速膨脹和坍塌,產生衝擊波,從細胞層面分解腫瘤。這種方法不需要手術,可以非侵入性地破壞腫瘤,包括那些無法通過手術切除的腫瘤。 與手術、放射治療或傳統消融療法不同,組織碎化療法不需要切口或輻射,提供無痛、無疤痕和無出血的治療方式。 使用HistoSonics組織碎化系統的臨床試驗申請正在準備中。新加坡國家癌症中心和新加坡中央醫院肝胰膽及移植外科主任、此次試驗的首席研究員Brian Goh Kim Poh教授將與新加坡國家癌症中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研究所的腫瘤學家、介入放射科醫生和研究人員團隊共同合作。吳教授表示:「我們很高興有機會開展針對東南亞常見的肝臟、腎臟和胰臟癌的臨床試驗。我們計劃首先啟動肝癌試驗。雖然手術和局部消融療法是當今肝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但由於患者體質、腫瘤位置或潛在肝病等各種因素,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接受這些侵入性治療。對於這些患者,組織碎化療法等創新技術因其非侵入性而提供了一個具有潛在優勢的替代選擇。我們非常感謝李嘉誠基金會和淡馬錫信託的慷慨支持,使我們能夠研究這項創新技術,推動癌症研究的發展。」 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研究所外科腫瘤學部門高級顧問 Glenn Kunnath Bonney副教授表示:「我們目前正在準備組織碎化療法作為肝臟及其他複雜癌症患者潛在治療方法的臨床試驗。我剛從一個國際會議回來,那裡展示了早期臨床試驗的有希望結果。這一倡議反映了我們持續致力於通過嚴格研究擴展循證選擇,目標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改善患者預後。我們感謝李嘉誠基金會和淡馬錫信託的支持,並期待與合作夥伴一起建立必要的基礎,進行謹慎的臨床研究。」 臨床試驗計劃將於今年內開始,目標招募40名符合試驗標準並經多學科團隊評審的患者。 為了在該地區產生長期正面影響,來自李嘉誠基金會和淡馬錫信託的資金將通過由淡馬錫信託的慈善諮詢服務部門淡馬錫信託基金顧問管理的捐贈者建議基金(DAF)發放。通過該基金,淡馬錫信託基金顧問旨在隨著時間推移吸引其他捐贈者的額外資金,以持續支持下一階段的癌症研究。 (SY) #李嘉誠基金會 #李嘉誠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滙港資訊 |
|
免責聲明 :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AASTOCKS.com Limited對以上資訊的內容不承擔任何責任,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品質,及時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陳述或予以認可,並明確表示不對任何由本資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引致之損失或損害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或為其引起的損失負責。以上資訊或反映了相關文章或專題作者的的個人意見和觀點,並不代表AASTOCKS.com Limited的立場。以上資訊的任何內容均不構成AASTOCKS為任何投資作出招攬、提出要約、意見或推薦,或對任何證劵或投資的收益或是否合適提供法律、稅務、會計、或投資意見或服務。投資者必須按其本身投資目標及財務狀況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