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突宣布對逾70個國家或地區暫緩施加對等關稅90日,惟對進口中國貨加徵達145%關稅。據《華盛頓郵報》報道,預期美國與貿易夥伴進行雙邊會談判時,將會提出多項要求,包括向美國企業購買更多天然氣、降低美國出口貨關稅、向美國科技巨擘減稅,以及承諾停止中國貨藉其他國家繞道進入美國等。
報道稱,雖然坊間對美國白宮確實訴求仍有相當的混淆,但報道引述逾十名知情或參與貿易談判的人士指,該等潛在雙邊協議的輪廓已開始成形。
美國已展開與越南、日本、南韓、以色列以及其他國家的談判,惟報道引述兩名知情人士指,對於該等協議未來以甚麼條款面世仍有很大疑惑,部分由於對總統特朗普的目標存在不確定性;即使總統的一些顧問私底下承認對特朗普的目標缺乏足夠了解。
特朗普多次提出要收窄美國與貿易夥伴的貿易逆差,該想法被自由派及保守派經濟學家所非議,因美國若要求向窮國出口/進口貨值均等並不合理,即使嘗試如此仍會帶來痛苦。
報道稱,特朗普或可能透過締造協議迫使貿易夥伴購買更多美國貨,以收窄逆差;但美國如何與先進經濟體如英國及澳洲談判仍存在不確定性。即使訂立有關協議亦料難以達成特朗普全球貿易再平衡的想法,主要由於一些國家經濟高度依賴出口。
報道引述對特朗普關稅持懷疑態度的中間偏右智庫American Action Forum主席Doug Holtz-Eakin稱,他們不知道美國想從其他國家獲得甚麼,更差的是其他國家也不知道特朗普其實想要甚麼。他認為在這情況下難以進行談判。
報道稱,由於缺乏信息,大使、貿易代表及其他高級官員互相致電對方或發文字信息,嘗試分享個人想法。他們討論美國財長貝森特或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被安排為他們的「對話者」的相對好處,以及嘗試理解特朗普團隊新提出的點子。
不過,報道引述美國駐重要貿易夥伴國的一名高級外交官稱,在4月2日(所謂解放日)白宮提出對等關稅表後,白宮未有回應(夥伴國)可以提供甚麼以降低關稅率。外交官稱,現時(中國以外)最高關稅已被暫停,特朗普團隊最終似乎準備開展正式談判,而不是純粹叫價(要求優惠)而不提供任何回饋,但對白宮實際要求甚麼仍不確定。
報道引述一名知情人士指,(美國駐)印度團隊發現更難找出實際的「對話者」,日本方面不知道誰是美國對口單位。不過官員及專家指,在初步對話中,特朗普團隊的談判目標已開始成形。(da/a)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