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重點國際財經大事包括:美國 4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進出口物價指數,聯準會(Fed) 包括主席鮑爾在內官員談話,美國零售業沃爾瑪 (WMT.US) 、中國零售業阿里巴巴(BABA.US) (09988-HK) 公布財報,科技業方面則有思科 (CSCO.US) 、應材(AMAT.US) 以及 CoreWeave(CRWV.US) 。
本週操盤筆記 (05012-0516)
美國股市正進入一個關鍵的經濟數據公布週,投資人密切觀察市場領漲板塊是否會從防禦性股票轉向風險性資產,這可能代表投資情緒正逐漸回暖。儘管 2025 年以來標普 500 指數已下跌 3.7%,受川普推動的關稅政策衝擊,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加劇,但傳統防禦性板塊表現卻一枝獨秀。
今年以來,消費必需品類股上漲 5%,公用事業類股則上漲 5.6%。這些板塊因具備經濟放緩時的抗跌性,加上穩定的股息收益,成為市場避險資金的首選。Horizon Investment Services 執行長卡爾森 (Chuck Carlson) 指出:「如果市場處於風險偏好下降的階段,這些板塊將會持續領漲。」
1. 美國 4 月通膨、進出口物價、零售銷售數據
美國本週二 (13 日) 公布的 4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將提供最新通膨走勢的線索,而週四 (15 日) 的 4 月零售銷售數據,則可觀察美國消費者支出的最新情況。
Manulife John Hancock Investments 共同首席投資策略師米斯金 (Matthew Miskin) 警告說,如果 CPI 數據高於預期、零售銷售數據又表現不佳,市場恐將擔憂所謂的「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風險——即經濟成長遲緩同時物價持續上升,這將對股市帶來更大壓力。
投資人正關注市場信心調查等「軟數據」的疲弱表現,是否最終會轉化為實質經濟放緩。
2.Fed 主席鮑爾談話
Fed 主席鮑爾將於本週四發表談話。部分投資人認為,Fed5 月會議已隱晦表達對經濟前景的憂慮,除了維持利率不變,同時也指出通膨與失業率上升的風險都已提高。
近日多位 Fed 官員在不同公開場合針對貨幣政策與貿易風險發表看法,強調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穩定通膨預期仍是政策核心目標。儘管市場對降息的討論升溫,官員普遍表態仍須觀察數據發展,尤其是川普政府新一輪關稅政策對經濟與物價的影響。
另一方面,川普近期不斷對鮑爾開砲,Fed5 月利率決策公布後,他在自家社群平台 Truth Social 發文狠批鮑爾是「笨蛋」,並抨擊其無法看清經濟現況。川普長期施壓 Fed 降息,此次再度出言攻擊,突顯其對央行獨立性與貨幣政策的不滿。
對此,Fed 理事華勒日前公開捍衛 Fed 的獨立性,強調現行制度歷經考驗,有助於確保經濟穩定與降低政策波動。他呼籲,未來應繼續維持中央銀行政策制定的獨立性,避免因政治壓力影響貨幣政策走向。
3. 零售業財報
除經濟數據外,多家美國企業也將陸續公布財報,其中零售巨擘沃爾瑪的財報備受關注。市場預期沃爾瑪的財報將揭示美國消費者行為變化以及進口商品成本的最新趨勢。中國電上巨擘阿里巴巴、東南亞電商龍頭、蝦皮母公司──冬海集團 (SE.US) 也將陸續揭曉最新業績。
《CNBC》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超過 145% 高關稅的措施正式生效,首批受影響的貨櫃船已陸續抵達美國洛杉磯和長灘兩大港口。根據 MarineTraffic 數據,已有 7 艘從中國出發的貨船停靠美國港口,另有 5 艘貨船即將抵達,總計超過 12,000 個貨櫃正面臨高額關稅。
這批貨櫃中包括亞馬遜 (AMZN.US) 、家得寶 (HD.US) 、IKEA、雷夫羅倫 (Ralph Lauren) 及 Tractor Supply 等知名品牌的產品,涵蓋家居用品、服飾、家電、運動用品和汽車零組件等多元商品。因此,這些零售商的財測可一窺未來關稅影響。
4. 亞洲貨幣捲土重來
亞洲貨幣捲土重來,在美元強勢壓制多年的局面下重新吸引目光。台幣近期表現尤為亮眼,在短短兩個交易日內大漲 8%,顯示資金正大舉流入亞洲,引發各國央行關注。
香港金融管理局已出手干預,以維持港元與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投資人也開始揣測,台幣的強勁升值是否暗示著美國與台灣間已默契達成某種「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儘管台灣總統對此表示反對。
只要美中貿易談判尚未落幕,市場將持續關注各國是否會在與美國的談判中,允許本國貨幣升值來換取貿易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南韓駐美代表團透露,應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要求,韓國財政部將與美方單獨就匯率政策展開討論。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