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關稅實施前,德國工業生產在 3 月成長,工業產出較前 1 個月增長了 3%,遠超經濟學家的預期。
與此同時,德國 3 月份的出口較前 1 個月增長了 1.1%,增長幅度略高於經濟學家預期的 1.0%。同時,進口則較 2 月份下降了 1.4%。受此影響,德國 3 月份的貿易順差擴大至 211 億歐元 (約 240 億美元),顯著高於 2 月份修正後的 180 億歐元。
產出的增長主要由汽車、製藥和機械行業帶動。這一增長部分歸因於美國政府可能實施的貿易壁壘,這可能促進了國外需求的提前釋放,即提前生產出口,以避免未來關稅。尤其是在製藥方面,強勁增長可能反映了因關稅考量而提前的購買。
然而,有經濟學家指出,即使排除這些因素,德國工業也本會出現增長。他們認為製造業正在逐步回暖,這也暗示德國整體經濟可能在未來幾個季度實現增長。
此外,稍早前公佈的數據顯示,德國工廠訂單在 3 月份也錄得超出預期的增長,這指向了需求的復甦跡象。
儘管 3 月份數據強勁,但近期的前景仍顯低迷。特別是美國的貿易中斷風險,尤其是對進口汽車可能徵收的 25% 關稅,預計將對德國高度依賴出口的製造業構成壓力,並可能導致第二季和第三季的工業產出下降。
有經濟學家預計,未來 6 個月左右德國工業產出可能再次萎縮。柏林政府預計,德國經濟在 2026 年復甦之前,可能會再經歷 1 年的停滯。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